「老師,請問一下,我們家的『妹妹』很愛哭,這樣可以做復健嗎?」電話那頭響起家長急切的聲音。我說:「沒有關係,先帶過來看看,我會用一些方式幫助她。」

 

下一個禮拜,這位號稱愛哭的「妹妹」來到治療室,果然如家長所說,一來就哭,怎麼哄就是停不下來。在了解個案的整體狀況後,發現她並沒有任何腦神經或肌肉骨骼系統方面的問題,只是發展比較慢,與同齡正常小朋友相比,大約慢了半年左右,已經一歲了,還不會肚子貼地或離地爬,也不會自己扶東西站穩。

 

與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妹妹」有過分依賴的狀況,又很怕生,平時在家要什麼東西,只要出個聲音,馬上就可以得到想要的,若得不到想要的,則以哭的方式來表達,遇到陌生人,也是用哭的方式來表現不安的情緒。

 

評估結束後,我向家長解釋,其實小朋友並沒有什麼問題,可能的原因是過度保護,沒有讓她有自己行動的機會,再者是缺乏安全感和主動探索的能力,導致發展比較慢。

 

因此事先與家長溝通,往後做治療時,可能會稍微強迫她做一些動作,若她哭,不能馬上停止動作,或抱起來,必須等她完成了才能休息。回家後,要開始訓練她主動去拿要的東西,若拿不到,用哭的方式,不可以馬上把東西給她,但可以將東西拿到距離她約1到2公尺遠的地方,鼓勵和幫助她用爬的方式,自己去拿到東西。

 

幼兒在一歲以前,還不會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所以多半用哭的方式來表達,此時父母應慢慢引導孩子表達想法,但千萬不能小朋友一哭,就馬上讓他得到他想要的東西。父母必須堅持原則,不輕易妥協,否則小朋友往後都會以哭的方式表達。

 

這位愛哭的「妹妹」在歷經一個半月的哭嚎後,慢慢知道哭也沒有用,做運動時,就不再哭了,並開始會主動去探索身旁的玩具,和周遭的環境,現在她已經可以放手走一段距離,且持續在進步中。

 

小朋友的家長也分享說,用了這個方法來教「妹妹」,感覺好帶多了,不會像以前動不動就哭。

 

常跟家長說,不要怕小孩哭,一定要沉得住氣,比他更堅持,最後的勝利就是屬於你的,然而,過程中,仍要視小朋友的特殊狀況作調整。若哭久了,會臉色發黑,或引起癲癇發作,就必須特別小心和注意,但也不需要一哭就抱起來哄,可先用玩具、喜歡的東西、或其他方式(如塞奶嘴、輕拍等),來轉移他的注意力和安撫他。

 

小朋友都是很聰明的,只要能夠用簡單的方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就不會再用費力的方法去嘗試,這也是人的本性,所以,若要小朋友好,一定要捨得讓他受磨練,不要怕他哭。愛他,就不可輕易的妥協。

 

(作者為台北馬偕醫院小兒物理治療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