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毒風波已過一年,但塑化劑仍無所不在!綠色和平針對市售日常用品檢驗,小從筆記本外皮、鍋勺握柄,大到沙發、壁紙等,有一半的物品都檢出塑化劑與環境荷爾蒙等毒化物。綠色和平質疑,台灣只列管不到○.五%的毒化物,政府根本置民眾健康於不顧。

 

各種日常用品都可能含毒化物

 

綠色和平四月委託民間實驗室,分成家具、文具和廚具三類抽驗市售日常用品,包括筆記本、鍋勺、沙發、壁紙、檯燈、地毯等二十件用品,結果十件檢出塑化劑。其中更有一件合成皮沙發驗出三種不同塑化劑DEHP、DIDP及DINP,DINP含量高達二十四.二%,DEHP十七.六%,沙發皮塑化劑含量高達四十二%,綠色和平主任李之安指出,長期接觸塑化可能增加不孕、胎兒流產或畸形風險。

此外,檯燈驗出的四溴雙酚A濃度每公斤二十一毫克,恐影響神經系統、造成學習能力與記憶力衰退。

 

湯瓢含塑毒 每一口湯都可能致性早熟

 

至於青少年常使用的卡通造型筆記本外皮、資料夾檢驗四件,有三件驗出環境荷爾蒙─壬基酚(NP),只要手上有油脂,皮膚碰觸到外皮,就可能有塑化劑溶出,恐造成男性精子數量降低以及女性性早熟。甚至舀湯的粉紅色湯瓢,塑化劑DEHP也含有十二.二%,每喝下一口湯都可能成毒藥導致性早熟。

李之安解釋,台灣目前有六萬種化學物質,環保署卻僅公告列管其中二九八種毒化物,而且只列管工業用途的毒物,經濟部則是只管標示,卻不管實質安全。目前塑化劑雖不得用於十四歲以下的兒童用品、玩具,但其他僅要求業者登記、申報,以致文具、家具等日常用品,幾乎無法可管。這些塑化日用品或會釋放微粒到空氣中,微粒也會掉到食物中,或是加熱、遇油溶出,民眾經由吸入或食入,將塑毒帶到體內,影響健康。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指出,兒童解毒能力比較差,所以政府目前僅管理兒童玩具的塑化劑,但日常用品也應比照辦理,減少民眾暴露量。林杰樑說,塑化劑分子比較大,不會透過皮膚進入人體,但吃東西之前一定得把手洗乾淨。至於空氣中的塑化微粒,則要非常高溫才會釋出,例如家具曝曬到陽光。

環保署毒物管理處長袁紹英則表示,添加在食品或物品中的毒性物質管理權責,主要還是回到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手中。譬如食品類由衛生署訂定添加物濃度容許值並抽驗,玩具或物品,則由經濟部商品檢驗局訂定添加濃度容許值,並進行管理。環保署依據「毒性物質管理法」,主要是管理毒性物質原料部分,從廠商申報、運送到使用,已建立一套管制追蹤機制,避免不當使用。

 

from 自由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