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5個小學一年級學生就有1個近視,高三更將近八成五學生近視。到底該如何預防和抑止近視度數增加?研究告訴你,過去的努力,可能走錯方向了。

上海、新加坡、香港、南韓、日本的學生,除了歷年各樣學力調查在全球名列前茅之外,還有另一項特質讓全世界望塵莫及——這些國家國、高中生的近視率高達80%~90%。其他已開發國家也一樣,美國1970年時,近視率只有25%;但2000年時,近視率增加到42%。而台灣,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近年的調查,小一近視盛行率22%、小六66%、國三77%、高三85%,高中畢業典禮現場,一片鏡光閃閃;而且高三生約有21%高度近視,是視網膜剝離、白內障、青光眼的高危群,也是近年成年致盲的最主要原因。

其實世界各國的近視率都大幅增加,2016年眼科學(Ophthalmology)期刊有一篇文章,根據全球145份近視流行率的研究推估,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下去,到2050年,全世界超過一半的人口需要戴眼鏡。這樣血淋淋的事實,讓許多科學家們一直努力尋找近視的成因及預防之道。

近視主要原因,眼球缺乏足夠陽光

長期以來,許多研究者把近視歸因於遺傳,但這不能解釋為何近視率會快速上升到流行疫病的程度。後來,環境因素成了被怪責的對象,最明顯的嫌犯當然就是近距離的工作,如讀寫、打電動、看手機、看電視的時間增加了。這個說法看起來合於邏輯,也和常識符合,於是,「不要再看電視了!」「再玩手機我就把你沒收!」「看書半小時,休息5分鐘。」成了父母、師長預防學生近視的主要手段。但是,這樣做可能根本沒用。

最近的研究聚焦在一個不同的可能:明亮的陽光有助於眼球的正常成長,而太多戶內活動——不管是用功、玩電動或其他活動——都讓眼球缺乏足夠的陽光。這個發現為預防近視開了一個新的康莊大道,看來大家就不必多耗力氣怪罪各種強調學業的文化傾向,只要讓孩子多點戶外活動就可以了。

多到戶外運動,有效降低近視率

刻板印象中,受的教育愈多、書讀得愈多,戴眼鏡的機會也愈高,研究也確實支持了這個刻板印象。澳洲國立大學一位長期研究近視的研究員I. G. Morgan說:「研究證據極為一致的指出,受教育年數愈多,近視比例愈高。」這裡的因果關聯以乎再清楚不過:受教育的時間愈長,則從事近距離功課的時間愈多,因此導致眼球發展異常。

但另外的證據指出,導致近視率大爆增的原因可能是「缺少戶外活動時間」,而不是「從事近距離功課的時間」。2007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群研究者最早提出這個說法。他們用了514位小學生家長的調查資料,發現若將「戶外活動時間」及「家長近視情況」納入考量時,「做功課時間」(對近視預測)的效果就消失了。

差不多同時,新加坡和澳洲的研究者進行了另一個問卷調查研究,比較兩國6~7歲華裔兒童的近視率。他們發現,雖然雪棃的兒童閱讀、做近距離功課的時間更多,但他們只有3%有近視,新加坡的同齡兒童卻高達29%近視。澳洲兒童花比較多時間從事戶外活動,每週約13小時,而新加坡卻只有3小時。這個研究指出一個可能,近視不是讀書、做功課造成的,而是缺少戶外活動造成的。

但為什麼戶外活動會預防近視呢?到底是「看遠」的效果,還是「光線」的效果呢?

2009年,德國一個視力研究機構開始了動物實驗,他們讓雞在不同的照明度下成長,和一般室內成長的雞相比,高照明度情況下養大的雞得到(實驗室誘發)近視的機會降了60%。後來,用樹鼩和猴子的實驗也得到類似的結果。

科學家因此提出一個「光線——多巴胺假說」,指出光線刺激視網膜會促成人體生成多巴胺,而多巴胺會阻止眼球橫向拉長,因此預防了近視的發生。這個說法在動物實驗裡得到支持,2010年,Ashby 和Schaeffel 把一種抑制多巴胺生成的藥打進雞的眼睛,亮光對眼球的保護效果就消失了。

Morgan和同仁在中國廣州也進行了一個類似的實驗,他們發現強制兒童連續3年每天接受40分鐘的戶外活動,他們罹患近視的機會,比對照組低了23%。但台灣的研究,效果更為驚人,2009年高雄長庚吳佩昌醫師以571名國小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333名學生被學校要求,每節下課都不准留在教室,要到戶外玩;238名對照組則未如此要求。如此實驗1年之後,實驗組學生的近視率為8%,但對照組則為18%。

家長也許要問,如果加強家裡燈光的亮度,能不能預防近視呢?看起來機會不大。一般戶內的照明,大概有100~500的流明度(亮度),但即使是陰天,戶外的流明度也有1萬5千流明,晴天更高達13萬流明。

其實除了預防近視,陽光還有強化骨骼和預防憂鬱的效果,孩子本來就喜歡在公園、遊樂場、游泳池嬉戲,就別再把孩子關在家裡了,帶他們出去玩吧。

 

from 親子天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