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眾所周知,童年的心理創傷會伴隨孩子一生,今後走進社會後也會多多少少受到影響。但在養育之路上,不可避免要拒絕孩子一些事。如何做到讓你的孩子不哭不鬧,開心地 接受拒絕呢?以下4句話或許對你有所啟發。具體如下:ico

(1)你自己做決定吧

假如你想停止孩子手上正在做的某件事,可以以這種方式說。 其背後原意,是為了向孩子強調:自己的行為自己要承擔後果。

舉個例子,星期天兒子請他的小夥伴來家裡玩,其間在客廳裡嬉鬧,叨擾到鄰居,你就可以這樣跟孩子們說:“隔壁阿姨已經投訴過一次了。小朋友們是想留在這裡安靜地玩,還是到外面去?你們自己決定吧。”若10分鐘後,孩子們依舊大聲喧嘩,你就可以再正式通知他們:“我知道了,你們是決定到外面去。”一來二去,讓孩子心理有個緩衝,明白事情前因後果,你也不會被孩子看作是個“野蠻”的媽媽。 因為你已經跟他講的很清楚,是他自己做了這樣的決定,就該承受這樣的結果。

(2)這個話題就此打住

被爺爺、奶奶帶大或者獨生子女有一個令父母感到頭痛的通病,即執拗而任性,且極難板正。其行為表現為提出無理要求遭拒後,百般糾纏。對待這種情況,父母拒絕時,反而要果斷。

比如,下雨天,女兒一定要你帶她去遊樂園。你可以這樣回復:“寶貝,外面在下雨,都沒有小朋友一起玩,等下個星期天好嗎?

孩子固執己見:“不嘛,我們可以穿上雨衣啊,雨又不是很大。”你:“好了,這個話題就此打住。” 孩子這時候或又哭又鬧,或苦苦哀求。但你一定要堅持立場,果斷回復:“我已經回答你這個問題了。”若孩子仍舊繼續糾纏,那麼就進入“複讀機”模式。是的,你會得到更多的眼淚和哭鬧,但是記住,讓孩子理解和領會你的指令和決定 是一場 艱苦的馬拉松而不是短跑。

待孩子態度”軟“下來時,我們再抓緊時間因勢利導,及時教育,指出其無理要求的錯誤所在,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引導他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樣做,若能堅持下去,一定會收到效果,把“壞事”變成好事了。另外,在對待孩子無理要求及錯誤行為時,爸爸媽媽行動上務必一致,不能互相拆臺。孩子們是很聰明的,一旦父母中一人動搖,孩子們的攻勢往往馬上變本加厲。

(3)你來試試幫我解決這問題

若孩子做了一件讓你非常氣憤的事,比如每次吃飯都在玩手機,或者小淘氣包玩水把水灑的遍地都是,甚至散到了衣服上——你就可以說這句話。乍聽之下,好像問題出在父母身上,然後親自請你的孩子幫你想一個解決的辦法。比如這個辦法就是等吃完飯,你開始給他洗被水弄髒的衣服時,小淘氣包來幫你打下手。

值得一提的是,這句話相當有魔力,父母用這句話拒絕孩子時,沒有站在他的對立面,孩子感覺到自己行為是受尊重的,同時又能切身體會到自己行為造成的後果。如果令你滿意的唯一的解決辦法是讓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麼,你們可以一起想辦法讓孩子能記得什麼事情在什麼時間不能做。

(4)媽媽愛你,但不喜歡你這樣做

有多少孩子,終其一生的努力拼搏,僅僅為了獲得家長的一句“我愛你”。因此,當我們拒絕孩子行為,甚至批評孩子時,一定要記住將事情本身與孩子本人分開。這樣,你的孩子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這並不意味媽媽不再愛她。在批評孩子的同時告訴他“媽媽愛你”,這樣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分清對錯,而不是出於生氣而責罰他。如果能這樣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錯明家長傳遞給孩子的態度。但大多數的父母在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時,就表現出不耐煩、失望乃至恐嚇的態度。孩子會非常反感父母這樣的態度,反而讓對孩子的思想工作難上加難,你是否曾感同身受呢?

養育不是父母對孩子單向施予,而是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人生旅程!

 

from MaMa Tiff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