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鮮花舖路、讚美聲中長大的孩子,承受不了挫折;
寧可自己吃千般苦,也不讓孩子受一丁點累的父母,造就了吃不了苦、受不了氣、不願承擔、唯我獨尊的下一代。
而吃苦教育,卻是美國首富巴菲特、香港首富李嘉誠
和台灣前首富王永慶共同信奉的育兒學。

  

有一次,香港首富李嘉誠被大陸企業家問到:「您有兩個兒子,我也有兩個。您是怎麼教養他們的?」李嘉誠的回答是:「讓他們吃苦。」

李嘉誠的兩個兒子李澤鉅、李澤楷到美國念書期間,李嘉誠只給他們最基本的生活費。現在人稱「小巨人」的李澤楷,曾經在麥當勞賣過漢堡,在高爾夫球場做過球童。一次背高爾夫球袋時弄傷肩膀,現在都還會發作。

台灣前首富王永慶,教養子女的方式比李嘉誠還嚴,王家子女海外求學,生活費更少,每個人都必需打工養活自己。

聯華神通集團的苗豐強,嘉新水泥的張安平,也都有說不完的、年輕時被父親要求在海外打工的故事。世新大學創辦人成舍我,在女兒成露茜的畢業紀念冊上,更是寫下「吃苦努力,一切靠自己」的期許,因為「父母兄弟姊妹只能鼓勵你向上,無法保證你成功。」

美國首富巴菲特的兒子彼得.巴菲特,也不靠父親,在樂壇闖出名號,成為艾美獎得主,還出了一本書,感謝父親不把財富留給他們。

書中,彼得.巴菲特說,父親不留財產給子女,是一項「無價之寶」。「我從來沒有一分一秒,想要用我自力更生所學到的一切,來換我父親的財富,」他在書中寫著,「不拿父親的錢,才是建立自我和持久自信的唯一方式。」

幾天前,新加坡新聞話題,有位「張少爺」當兵,女傭隨侍在側幫忙背背包的照片,引起側目。而不久前,台灣報紙也出現一篇投書,作者控訴父母:「如果你們不能一輩子供給我優渥的生活,為什麼從小要讓我養成這種習慣?」

接下來要說的故事,是兩組對比強烈,反差很大的年輕人。四個人的故事,說的是同一件事:捨不得孩子吃苦,將來他會更苦。

從小刻意讓孩子吃苦,就是給孩子最大的禮物。否則別說養兒防老,恐怕還得養老防兒,防他讓你無法好好養老。

盧蘇偉新書《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

孩子長大了,父母也要跟著長大,不能再用低年級的教養模式教養國、高中的孩子,因為在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爸媽不是主角,孩子才是,只是因為爸媽長不大,妨礙了他們的成長。

從事青少年及兒童偏差行為輔導工作多年,盧蘇偉發現許多父母沒有跟著孩子成長,還在用小孩八歲時的教法,把「管」當做「愛」。他在與自己兒子的相處中,學習到九歲起要慢慢放手,然後適時保持距離。他認為,天底下沒有壞小孩,每個小孩都需要父母發掘他的獨特與潛力,學習信任與賞識孩子,給他們最用力的掌聲。

因為照顧孩子的「情」比「事」更重要,只要青少年情緒對了,什麼事都可以如願,否則,父母就會整天跟孩子「鬥牛」,在家製造情緒的垃圾,輸掉了家庭品質,以及孩子未來的各種可能。

本書收錄35則精彩動人的真實故事,不但跟父母談教養,也透過給爸爸、給媽媽的貼心建議,讓你再一次認識孩子,也再一次發現自己。盧蘇偉精闢剖析現代父母一廂情願的錯誤關愛,讓你跌破眼鏡之餘,還能從中獲益,好好陪伴孩子走一段人生的旅途,共存一份愛與希望的存款。

青少年最想送給父母的一本書!
別再「管」「教」,他們需要你更多的賞識!


盧蘇偉認為,父母要學習「放手」和「放心」,信任孩子已經大到有能力去面對與處理生命的遭遇和困難。如果爸媽堅持繼續照顧、保護,只會妨礙他們發展,青少年需要的不是「管」或「教」,而是「了解」和「賞識」,他們需要有空間為自己做選擇、做決定,更要有機會為自己付出和負責。盧蘇偉請爸媽「退後一步」,別插手過問孩子能做的事、別叨念孩子可以承擔的事。讓青少年知道,他所做的一切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父母或老師,他們才是自己的主人。

from 天下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