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嬰幼兒不小心發生意外時,我們常聽到大人充滿懊惱與悔恨的說著:「如果當時怎樣怎樣……現在也許就不會這樣了……」,雖然「意外」的發生也許是不小心所造成,但其實只要大人們多一份的關注與防範,都可以有效防止嬰幼兒意外事故的發生,而哪些是嬰幼兒常見的意外事故,以下內容帶您清楚來掌握。
聰明預防+緊急救護
許多大人總以為當小孩會爬行之後才需要提高周遭的安全警覺,但其實當孩子出生後,一個翻身都有可能潛藏可怕的意外危機,嚴重將導致生命的喪失。正因為此時的孩子對外界所有的一切事物,充滿著高度的好奇心,正所謂出生之犢不畏虎,但也就因如此往往造成意外的發生。如何有效預防與阻止意外事故,都需要仰賴大人的細心與警覺。倘若不小心發生意外傷害,把握黃金時間進行一些基本處理,懂得做最適當的處置,以免急救不成而導致嚴重的二度傷害!
10大常見嬰幼兒意外事故
1交通事故
發生成因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指出,目前最常見的嬰幼兒意外事故當屬於交通安全,尤其小小的一臺機車對孩子的殺傷力竟高達五成,所造成的傷害也特別嚴重。林月琴執行長指出,我們常會看到大人將孩子一人獨自留在機車上然後離開,也許只是短短幾分鐘的時間,但意外總是發生在剎那間,若是孩子因為好奇心而玩起機車把手,若是油門一經摧起,後果將不堪設想!或是放任孩子坐在機車上,也會因為他的重心不穩,不經意從機車上跌落,都是常見的交通意外。此外,雖然法令嚴格強制騎乘機車必須戴上安全帽,但林月琴執行長表示,現行安全帽的最小頭圍為52公分,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幾乎無法有個安全的保障。
另外,當嬰幼兒搭乘汽車時,有時候並不是因為直接性交通的撞擊傷害而導致意外的發生,要注意孩子乘坐汽車時緊急煞車或是疾速轉彎等造成嬰幼兒可能會有受傷的情況發生。
急救處置
一旦發生交通事故,一定要馬上送醫做適當的救護措施。尤其嬰幼兒無法清楚表達身體的不適,若不小心撞傷到他的小腦袋,當有觀察到嬰幼兒有異於往常的現象時,例如出現昏睡、昏迷、或是嘔吐、神智不清等狀況,都要趕緊送醫,防止腦震盪或是顱內出血,以免延誤病情的診治時機。
聰明預防
近年來我國在汽車安全上,努力推動安全座椅使用,強加保護嬰幼兒的行車安全,然而林月琴執行長指出,此舉仍是未見有良好的保護彰效,普遍落實得不夠徹底。還有一些父母以為將孩子抱入懷中最安全,但行車中的許多狀況都有可能讓嬰幼兒撞上擋風玻璃或是飛出窗外,因此,使用安全座椅絕對是保護嬰幼兒行車安全的首選,也可有效減少小小腦袋遭受不當搖晃的情況發生。
父母在選購安全座椅時,林月琴執行長表示,認清楚有檢驗合格的標章,並依照孩子不同的體態與年齡選購合適的安全座椅,並以孩子舒適為主,且沒有粗糙的觸感。另外,一定要充分瞭解安全座椅的安裝方式與使用方式,確定自己可以正確的安裝且牢固地裝設在車體內,若是因為不當的裝設方式,對嬰幼兒的行車安全來說,可是一點安全的保障都沒有!而且也要注意安全座椅是否能夠拆卸清洗,防止因嬰幼兒吐奶弄髒而無法處理。
另外,機車王國的臺灣,騎乘機車載嬰幼兒常是危機重重,仍需要大人們在這一塊上多做努力,林月琴執行長建議大人騎乘機車時不要載嬰幼兒,進一步分享,曾經有一位爸爸因為孩子高燒,揹著孩子騎乘機車到醫院,但一歲多的孩子因為在路程中不斷地碰撞爸爸的安全帽,造成嚴重的顱內出血。最後,建議大人們多多考慮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是計程車,切莫突得一時的方便,但確有可能造成孩子傷害的發生。
2墜落跌跤
發生成因
一歲以下的嬰幼兒常會發生墜落的意外事件,林月琴執行長表示,當嬰幼兒在床鋪上、沙發上或是高處時,常會因為一個翻身而墜落,嚴重時將會失去生命。或是嬰幼兒的小肌肉尚未發達完全,走路常會重心不穩,發生墜落與跌倒的機會增加。尤其,當一歲以上的幼童在開始學習走路之後,活動力強,喜歡到處亂闖,若是不小心爬上窗戶或是攀上陽台都有墜落的危機存在,倘若陽台欄杆縫隙過大也都會發生意外。
急救處置
宏恩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何驊表示,如嬰幼兒不小心發生意外墜落,若有明顯的外傷,要立即送醫急救。但假使墜落或是跌跤後沒有明顯的外傷,請大人要嚴加注意孩子在後來是否有出現哭鬧不止、昏睡、嘔吐、手腳不停抽動、意識不清楚,嘴歪眼斜,趕緊送醫,透過醫院的X光片等精密儀器的檢查,確認是否有腦震盪、顱內出血或是腦硬膜下出血。
聰明預防
何驊醫師與林月琴執行長皆不約而同指出,居家安全要落實好安全的防護措施,在床鋪周圍裝設欄杆,嬰幼兒的媽媽要養成一個好習慣將孩子抱上床的中間處。兩歲後的孩子因為活動力強,活動的範圍也多、也大,不像嬰兒時期被框在一個範圍內,因此特別注意窗戶,建議加裝卡榫。陽台高度110以公分為界線,欄杆公分控制在10公分內,若是橫式欄杆則建議裝設壓克立板才不會讓孩子有機會爬上去發生墜落。
若是透天的住家則要可慮不讓孩子單獨爬上樓梯,或是樓梯欄杆現縮在10公分以內,擔心孩子鑽出去後會鑽不回來,卡死在欄杆中間。此外,林月琴執行長要大人特別注意不要因為A安全而妨礙到B安全,尤其,大人會擔心孩子發生墜落意外,因此在床沿周邊鋪設棉被,但又擔憂孩子一個兒不注意翻身時摔落,於是多鋪設兩層棉被求得安心,卻沒想到孩子翻身時雖然沒有墜落的意外發生,但卻因為棉被而窒息死亡。
3壓、砸、夾、刺、撞傷
發生成因
林月琴執行長指出,若單純從居家安全來談,第一名的意外事故為墜落跌倒,第二名為壓、砸、夾、刺、撞傷。像是玩具傷害也都包含在此範圍內,玩具若是設計不良夾傷孩子或是物件太小不適合不同年齡的孩子玩耍等都會釀成意外。而家中若是餐具或生活用品也要避免玻璃、瓷器等易碎物,防止摔破之後割傷或是扎傷手腳。而在嬰幼兒意外的事件中,常見嬰幼兒不小心被鐵捲門或是電捲門夾傷,或被房門、車門夾到手指也時有所聞。其他諸如折疊椅夾傷嬰幼兒的意外事件更是層出不窮。
急救處置
何驊醫師表示,過去的觀念認為孩子撞傷時,若出現瘀青大人會用手揉的方式退淤,但醫師建議不要用揉的方式處理,大人可在48小時內採取冰敷的處置,48小時之後熱敷,若是熱敷後孩子仍是覺得疼痛或是哭鬧未休,或是碰觸孩子的傷口時他會不斷哭泣,以上有異常發生時,建議送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若嬰幼兒不小心被割傷,家長應冷靜處置,切莫慌亂手腳,可以先用乾淨的紗布按住傷口並將患處抬高。待止血後,用生理食鹽水消毒傷口。若利器已生繡或傷口有汙染,應由醫師診治後,視情況給予破傷風注射。若發生夾傷事件,寶寶有瘀血現象可先冰敷,但有流血、骨折的情形則要立即送醫急救,才不會延誤診治。
聰明預防
何驊醫師表示,家中的尖銳的物品與玩具都要收納放好,含有尖角的玩具也要避免掉,杜絕玩具造成的傷害,若是過小的玩具慎防孩子可能有吞下去的危機,而玩具本身的製成物,如含有鉛、油漆、或是汞毒性,也都會造成孩子意外發生,但最重要的是需要政府對玩具的把關管理。
建議大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認識刀具、剪刀等銳利的危險物品,最好將此類危險尖銳的器具,收納好並放置在嬰幼兒無法拿到的地方,以免孩子拿來玩耍。若是安全兒童專用剪刀,也需由大人在一旁的指導下讓孩子正確使用,以減少意外傷害的發生。
4溺水
發生成因
何驊醫師指出,常見雖然浴室的水位不高,但當小朋友種新不穩滑了一跤,無法馬上站穩時便會嗆水,嚴重時將會昏厥造成溺斃的現象,尤其新生兒肺部的呼吸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更要嚴加注意。
林月琴執行長也表示,一歲以上的幼兒容易發生溺水的意外事故,若是父母帶孩子外出到一些風景名勝區都需要注意水池處,但其實家中也是常見發生溺水的地方,例如家中可能會因為環保而蓄水,在鄉下地區則有池塘、古井、魚塭或是大水缸,當都市孩子一旦去到鄉下地方,常因為環境的不熟悉但又充滿著高度好奇心,因此常常容易發生意外,但孩子喜歡玩水是天性,反而是大人要嚴格注意水域周遭的環境。
急救處置
一旦嬰幼兒溺水應將他平放於地上,保持頭頸部往後仰,使呼吸道能夠通暢。若溺水幼兒已無呼吸或心跳,則應立即清除口腔異物後,施以口對口的人工呼吸急救,並施以CPR急救(體外心臟按摩以及口對口的人工呼吸)。
聰明預防
不單獨將嬰幼兒留在浴室或是蓄水槽旁邊,而浴室的地板也要有止滑的功能,慎防孩子重心不穩滑跤落入浴缸或是澡盆裡造成溺斃,其他如水池或是蓄水槽的地方一定要加裝蓋子,防止孩子一不小心造成無法挽回的意外。此外,炎炎夏日,大人會帶著幼兒到海邊戲水,何驊醫師表示要注意潮夕的漲潮,並應該隨時觀察孩子的活動與行為,以免稍不留意之下發生溺水的悲劇。
一定要學會的新版CPR
一般大眾熟知的透過「叫、叫、A、B、C」5口訣的CPR步驟,讓民眾知道如何去救人,並掌握意外事故發生後的4-6分鐘的「黃金救命時間」。
步驟1「叫」:呼喚、輕拍患者肩部,評估意識。
步驟2「叫」:呼叫119救援。
步驟3「A」:為病患壓額抬下巴,暢通呼吸道(Airway)。
步驟4「B」:檢查病患的呼吸系統(Breaths),以5-10秒鐘用看、聽、感覺的方式檢查患者有無呼吸,如無呼吸則予以吹2口氣,吹氣時須把病人鼻子捏緊。
步驟5「C」:胸部按摩(Compressions),用雙手環扣用力按壓病患胸部,用手掌根壓、手指翹起,按壓處一定要是兩乳頭間的中間點,以防急救不成,反成傷害。1-8歲兒童可用手掌根壓胸;嬰兒小於1歲可用二根手指壓,按壓深度小孩約1/3或1/2胸廓深。
新版的CPR改成「叫叫CAB」,將胸部按摩改成第一,以增加救命成功機率。但對於溺水者仍是建議施以傳統的「叫叫ABC」。
5燒燙傷
發生成因
嬰幼兒對於辨識危險的能力還不足,因此居家環境的燒燙傷事件屢屢聽聞,大人一定要將家中的打火機、火柴收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冬天常會用到的電暖爈也應和幼兒保持距離。常見的洗澡水燒燙燒意外也是家長在要嚴加注意,例如放洗澡水時,需先放入冷水才再加入熱水,水溫應保持在攝氏43度以內,大人要先自己試過溫度後才將嬰幼兒放入並幫他洗澡。
林月琴執行長分享,燒燙傷這幾年多發生在開飲機的意外,像是之前曾有過特別案例,大人為避免孩子發生燒燙傷,特別將開飲機放置於高處,但忽略到電線沒有安全收藏好,孩子因為不小心拉到電線而將開飲機拉扯下來,最後反遭砸傷致死。
急救處置
一旦發生燒燙傷後,千萬不要認為以牙膏或是醬油來塗抹傷口,而導致傷口的感染,何驊醫師表示,最好的方法就是謹記「沖、脫、泡、蓋、送」的五大步驟。
聰明預防
日常生活中,嬰幼兒的燒燙傷意外事件是可以避免的,大人將家中有火或燒燙的東西放置在嬰幼兒無法接觸到的地方,此外,大人要多注意嬰幼兒的活動,不要讓嬰幼兒離開您的視線範圍外喔。
謹記5原則 沖、脫、泡、蓋、送
1沖:以清潔的流動冷水清清沖洗或是浸泡傷口20~30分鐘,若無法沖洗傷口,可用冷敷。
2脫:在冷中除去或是剪開衣物,要在傷處尚未腫脹前,小心地把戒指、手錶、皮帶、鞋子或其它緊身衣物脫除,以防止肢體腫脹後無法拔除。
3泡:浸泡冷水10~30分鐘。
4蓋:使用乾靜或無菌的紗布、布條或棉質衣物類(不含毛料)覆蓋在傷口處。
5送:開始急救時通之119,趕緊送醫治療。
6觸電
發生成因
林月琴執行長說明,有些孩子會將髮夾戳入插座中,或是拿安全剪刀插入,但大人們應該要思考的是,這些東西怎麼會讓孩子拿到,為避免發生觸電的意外,將插座孔放在家具後方,或是將插座設計成加蓋的安全防護措施,要注意的是目前80%的火災來自於電線走火引起。
急救處置
當電流通過人體後會因為電流的震盪作用,造成嬰幼兒器官組織的傷害,或是在接觸電流之後造成的灼傷,皮膚變黑,或是傷至肌肉、內臟和骨骼。一旦嬰幼兒觸電時,大人應馬上將電源關閉,用乾燥的木棒、木棍、塑膠板或繩索等非電導體以最快的速度使嬰幼兒能夠脫離電源。一旦幼兒脫離電源後,應立即觀察是否有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的現象,並即時施以CPR的急救工作。
聰明預防
何驊醫師指出,若是擔心嬰幼兒會將金屬的東西插入插座內,建議家裡的插座加蓋,或是藏在家具的後方以策安全喔。
7窒息
發生成因
窒息發生的原因有有許多種,嬰兒時期不要讓孩子躺著喝奶水,容易發聲嗆奶意外,嚴重導致窒息。林月琴執行長另外說明,若是感冒的孩子在服用感冒藥後將會睡得非常沉,通常感冒時的痰因為濃稠,且容易卡在呼吸道,若與回奶混合將會導致窒息。大人要時時觀察他的呼吸是否正常。又或是孩子吃湯圓或是果凍等食物也會造成窒息意外,或是因為小物件或是玩具、電池等引發異物哽塞,或讓孩子誤食。除了異物誤食造成窒息外,還常聽見被窗簾繩子、電線勒住脖子、或是被厚重的棉被下壓窒息,一不注意,悲劇就此發生了,不可不慎。
急救處置
若嬰幼兒發生氣管梗塞,大人需立即將他口中的異物立即取出,同時協助孩子做咳嗽的動作。或是馬上將嬰幼兒的頭部朝下,一手托住胸部,另一手在一肩胛骨間用力拍打,或是施行哈姆立克急救法。
聰明預防
林月琴執行長指出,嬰兒兩歲以下睡覺時死亡機率高,建議大人三不五時在一旁顧著他的睡眠。一歲後注意食物的大小與是否乾硬難以吞嚥,容易造成食物梗塞,嚴重將造成昏迷。而且幼兒尚未有足夠的吞嚥能力,其花生米、果凍、小玩具、小異物等都需要注意,以防止嬰幼兒不慎將這些東西置入口腔中。何驊醫師指出,媽咪不能將小朋友自行放在床上放他喝奶,因為嬰兒容易在吐奶後回奶導致嗆到,建議已45度的方式才是最佳的哺餵姿勢。
哈姆立克急救法
又稱為腹部擠壓法,將橫膈膜往上快速擠壓,使肺部內空氣往上衝而將異物排出,以右手撐住嬰幼兒頭部後翻轉,使其頭略呈下斜角度,朝背部肩胛骨拍打5下後,再轉至正面以2、3指按壓胸部5次,最後檢查異物有無排出。
8誤食中毒
發生成因
常見的誤食中毒,通常來自於家中的藥物或是清潔用品,因此不建議父母讓孩子可以取用到任何的藥物,包括保健食品。另外,清潔用品一定要收藏在孩子完全拿不到地方擺放,不知是否大家有印象,新聞報導端午節前後,容易傳出誤食鹼粽水的孩子,因為錯放在一般的容器中,讓孩子誤以為是可以飲用的東西,而發生意外。
急救處置
何驊醫師說誤食藥物看它成分,趕緊喝水,或是牛奶稀釋,幫助沖淡誤食的異物,還能保護胃壁,降低孩子的疼痛感。切記此時不要催吐,牛奶是解毒最快的方法,可以適當中和強酸強鹼,且要趕緊送醫,掌握黃金的搶救時間。此外,送醫急救時,請連同藥物的原包裝一銅帶去,讓醫師詳細確認情況後,採取必要的解毒措施。
聰明預防
何驊醫師表示,藥品或是清潔劑,必須放在小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尤其也要注意一些噴霧式的清潔劑,若是孩子因為好奇拿起向自己噴,容易傷害自己。
9嬰兒猝死症
發生成因
何驊醫師指出,嬰兒猝死症發生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可能與嬰兒趴睡,被同睡的大人壓到,被棉被壓住,或是孩子本身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嬰兒在呼吸時會較費力,家長需要特別注意。
急救處置
若及時發現嬰兒臉色發紺,馬上施予心肺復甦術,並立刻送醫診治。
聰明預防
家長需要多多關心小朋友的狀況,不建議趴睡,或是仰臥吐奶回流會嗆到,家長要特別注意。
10動物抓、咬傷
發生成因
何驊醫師指出,若是家中有豢養小動物,要特別注意是否會有抓傷或是咬傷嬰幼兒的狀況發生,此外動物仍是有潛在性的攻擊行為,像是家中養貓或是養狗,獸性一發,會突然性追逐獵物。而家中的衛生也要特別注意,以免引起老鼠被床鋪上嬰幼兒的奶香味吸引前來,而咬傷孩子。另外,若是家中有飼養禽鳥類,如鴿子等,像是鴿子所排放的糞便可能含有新型隱球菌,感染後引發隱球菌性腦膜炎的機率會增加,總之任何小動物的飼養在行為與清節上都應該要嚴格注意。
急救處置
若是不小心被寵物抓、咬傷後,大人應立即用清水多次地沖洗傷口,減少病毒的侵入,且應馬上送到醫院去治療,經醫師評估後是否需要進行狂犬疫苗的注射。而大人或是嬰幼兒不小心接觸過禽鳥或禽鳥糞便,都要徹底清潔雙手,以防止二度汙染。
聰明預防
防範嬰幼兒被動物抓、咬傷或是被攻擊的意外,應從孩子還小就開始建立危機意識、不要在動物面前做奔跑的動作或是單獨留孩子與動物獨處,居家空間的衛生與清潔觀念也要落實,以給他安全的成長環境。
多一份警覺 少一分傷害
意外總在剎那間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指出,國內外的嬰幼兒發生意外事故的機率都特別高,若從嬰幼兒意外從年齡來看,2-3歲開始當他們開始學會走路,並以自我為中心的反抗期出現時,提醒家長要用疏導的方式告知孩子意外發生的可能,但最重要的是嬰幼兒的活動範圍不要輕易離開大人的眼睛範圍外。家長需要有一個觀念,一個大人照顧小孩會很安全,但兩個大人照顧小孩可能會發生意外,比如兩個大人在交談,著重在兩個人的交談偶爾瞄一眼孩子的動態,但意外往往在一剎那間就發生。反過來說,若是不小心發生意外,是否能讓傷害下降,因為不適合的作為與處置,反而會造成孩子更大的意外傷害。
何驊醫師指出,嬰幼兒一旦發生意外,重則失去生命、缺氧變成植物人,傷害組織器官、或是肢體障礙、中毒等現象,不可不多加注意!任何的環境都有潛在的危險,都需要靠大人們多一分的警覺,像是帶孩子來一趟郊外的親子遊,在享受愉悅的天倫時光,也要注意草叢是否會割傷孩子的驅體,或是遭蚊蟲咬傷。嬰幼兒對環境的認知尚未建立完全,且對世界充滿著好奇,何驊醫師表示,孩子的應變能力是一種經驗的傳承,一開始他並不清楚火是危險的,需要透過大人的教導從生活中不斷地學習。
補充:急救箱的準備
當意外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家人都需要掌握最基本的急救常識,之後,最重要的是要趕緊送醫院由專業的醫護人員做正確的判斷,而家庭通常會準備急救箱,但何驊醫師表示,不能過分依賴急救箱,像是一般會具備有生理食鹽水,繃帶,膠布,但是若是藥品則有保存期限與藥效等問題,不建議放至於急救箱內,且容易使小朋友因為不知道而發生誤食的意外。
7大提醒 做好居家安全
林月琴執行長多年致力於兒童安全的意外預防與宣導,不遺餘力,特別提醒家中大人要注意以下幾點原則:
1絕對不讓嬰幼兒一個人獨處:雖然現行法規有規定,對於六歲以下兒童或需要特別看護之兒童不得使其獨處或由不適當之人代為照顧。但林月琴執行長提醒我們思考獨處的定義在哪裡?她舉例若是大人在廚房忙碌,放任兩個孩子在客廳玩耍,當8歲的小小孩餵食嬰幼兒吃果凍時,不小心發生噎入的意外,是否被認定是放孩子獨處呢?執行長指出帶孩子的過程的確是很辛苦的一件差事,但不放任嬰幼兒獨處確是一個首要且必須要執行的原則,尤其孩子獨處容易釀成火災與墜樓意外,不可不慎!
2不交託給不適任的人:像是前述例子,不將嬰幼兒交由同樣是小小孩的小朋友照顧,便屬於不適任的人選。
3不讓孩子置於危險的情境:例如廚房、浴室、陽台周遭等,像是前陣子新聞報導有一位七歲的小孩在沙發上跳一跳,竟然就跳出窗戶外摔死。
4.照顧責任要清楚:家中誰是主要孩子的照顧者要清楚,且要隨時注意孩子的活動範圍,並適當提醒對方孩子現在在哪,誰要負責看顧孩子。此外,人多的時候,千萬不可貿然認為周遭大人一定會注意,讓孩子隨時在父母的視線範圍內。
5.危險物品收納好並妥善放置:注意家中小東西的擺放,其他如容易造成燒燙傷的危險物品、容易造成誤食的清潔用品等。此外提醒大人應該要用孩子的眼光來看他世界,以蹲低的角度看看周遭容易發生危險的地方,例如容易撞傷的茶几,或是桌角四周尖銳處。
6.設置防護措施:孩子很喜歡在沙發或是床鋪上跳動,這時的大人是否有安全防護的概念,例如在地上鋪上軟墊;設置門檔以減少門被強風吹而自動關上成撞傷或夾傷;窗戶設有卡楯;喇叭鎖上套上布套讓孩子沒有力氣轉開門;樓梯欄杆用童軍繩層層綁住,防止墜落等許許多多的安全巧思,家中擁有完善的安全防護措施絕對是必須要做好的。
7.食物的東西不要亂裝藥物,藥物的器皿不要裝食物,容易造成孩子混淆,尤其孩子的辨識力不足時,無法做食物與藥物的分辨。
意外事故的傷害一直是造成嬰幼兒死亡的第一位,「小心」兩個字,排除人為的因素,絕對有辦法靠大人的努力減低意外的發生機率,但是照顧者採取的照顧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from 媽咪寶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