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曾在報紙上看過一則新聞:都是媽好用!大學生吃麵不會自己拌!不禁又讓在醫院從事小兒職能治療的我,腦中浮現出許多家長的樣貌。明明孩子已經4、5歲,甚至已達學齡階段,吃飯都還是媽媽一口一口餵!

「沒辦法,他都吃很慢,我怕他吃太少……」家長一邊這樣說,一邊繼續拿著湯匙往孩子嘴巴餵飯!

看到這樣的場景,不難想見為什麼這樣的孩子容易分心、過動。

因為從小都有人幫他做好,孩子不用自己去思考接下來要幹嘛、東西放哪……。自然有人會像24小時貼身管家,孩子只需茶來伸手,飯來張口。

<訓練獨立>孩子能做的事 比你想的多

之前也聽過一個例子:一位小學年紀的孩子,有人到家中作客,這孩子不但沒有主動倒飲料給客人,竟是反過來很大聲的要求媽媽幫他倒飲料!而媽媽也起身去倒了飲料給小孩!

要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觀念、獨立的精神,這是每個人都知道,卻是很多人都未能做到的。尤其現在少子化,一個孩子的家庭很多,阿公阿嬤疼,連爸爸媽媽都溺愛,那這個孩子還有什麼能自己做好的事情。

不要等到孩子年紀到達學齡前或學齡階段,在幼稚園出現了分心、過動,什麼事情都不會做的時候,才開始擔憂,跑醫院!

請讓孩子從小開始,去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孩子能做的事情遠比你想像中的更多!

你可能以為1歲多的小孩能做什麼事情呢?拿朋友1歲2個月的小孩來說,要喝水自己扶好杯子,喝完水自己拿去桌上放好;要看書自己去拿書,再過來找媽媽念書;換尿布的時候,能夠在媽媽要求下去拿尿布過來;要進廁所洗屁屁的時候,可以自己開燈;要吃餅乾要學著自己用手指捏好,媽媽再協助放入嘴巴;要幫忙的時候,要比出拜託的手勢……等等。

連1歲的小孩都有這麼多事情能自己做,你的孩子能做的事情更多,只是你願不願意讓他去做、願不願意等他去做!

<心態先調整>學習等待 別操之過急

不要以為你有著決心開始讓孩子去做事情就足夠,往往讓父母挫敗,又掉回之前當「媽勞」命運的,是無法「等待」。

孩子一開始要學著自己做事情,可不是一步登天,馬上就能做得好好的。如果這時候父母無法等待,看不下去孩子的慢速度,就搶過來幫他做好,還外加嘴巴碎碎念著:「慢吞吞的,快一點啦!你怎麼這麼慢……」,那孩子就更不想要自己學著去做好這件事情了。

第一,我要自己做的時候,自己做不好已經很挫折了,還要被罵,那我下次為什麼要做呢?

第二,我不做,爸媽會幫我做好好,我可以很輕鬆不用做,又可以不用被罵,那我幹嘛還要做呢?

這些道理或許家長們都了解,但請你下次想幫孩子做之前,先再仔細想想。

<設下目標>做得好 給他個讚

如果你的孩子能力還不是很好,請你在要做這件事情前,多給他一點時間來做,這樣你也不會因為時間的限制而擾亂了心情。甚至,你可以選個空閒的時間,讓孩子預先練習這樣的能力!就像復健的原則,進步是建立在練習基石之上。

當孩子學會做好這件事情,請不要就把它當作理所當然,一臉淡漠甚至不理不睬的,這樣都會讓孩子失去繼續做這件事情的動機。

在治療室中,我都會請孩子當我的小助手,拿東西、收東西、放東西、丟垃圾,每當孩子做成功,我都會給予大大的讚美跟鼓勵,你會看到孩子臉上的笑容跟下一次做這件事情的動機。

不要覺得給予讚美很「假仙」。東方人雖然都是不習慣直接表達情感,但這個時候,請你千萬不要吝嗇。試想,你是不是能很輕易的讚美別人的孩子,但,對你的孩子呢?請多給予他一些讚美吧!

當然,最後還是要說一下,讚美不是無條件的給予。無條件的給予只會讓孩子習慣化,覺得被讚美是應該的,反而養成不好的人格。

請先設下你要求孩子達到的目標。

當孩子努力去做,卻沒有成功的時候,請你鼓勵他,「我有看到你很努力,可是還是沒完成,你需要我幫忙嗎?」

當孩子努力做好這件事情了,請你讚美他,「你做得好棒,你真的是一個好幫手!」或是,「我很高興你能自己做好,不需要我幫忙!」

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下一個不會自己拌麵吃的大學生,更無須讓自己工作忙碌之餘還得當「媽勞」。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帶著他養成好習慣,訂下原則並堅持,日後必能有雙贏的成果!(作者為職能治療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