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姜智耀及壢新醫院中醫科主任陳威達給民眾3祕訣,不怕冷,從促進氣血循環開始!
|
1.勿穿著太緊的塑身衣
容易手腳冰冷的人最好避免穿著太緊的塑身衣,以免氣血循環不良。有些老人家會因為腰部受傷而綁腰帶,最好還是要稍微鬆解一下,以免氣血不通。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姜智耀及壢新醫院中醫科主任陳威達給民眾3祕訣,不怕冷,從促進氣血循環開始!
|
1.勿穿著太緊的塑身衣
容易手腳冰冷的人最好避免穿著太緊的塑身衣,以免氣血循環不良。有些老人家會因為腰部受傷而綁腰帶,最好還是要稍微鬆解一下,以免氣血不通。
今年30歲的鴻志從事設計業,需要長時間接觸電腦及製圖桌,回家後與朋友連繫也是經由電腦媒介,休閒娛樂更是在房間關燈看DVD,過度用眼的後果讓他開始無法集中注意力,最明顯的症狀是視力銳減。經過醫生檢查,發現近視度數從500度飆升至700度之多。
台大醫院眼科部角膜科醫師王一中表示,雖然成人的眼睛視力較不至於產生高度的傷害,但新型態的文書閱讀習慣卻也產生名為「電腦視力症候群(Computer Vision Syndrome,簡稱CVS)」的新型態文明病。症候群內容如名稱所示,如果長時間過度用眼的確有可能讓眼睛視力受損。王一中醫師說明,使用新型閱讀設備的人越來越多,因此就診的案例也是相當普遍。新光醫院眼科醫師鄭成國指出,現代人眼睛的最根本問題就是「疲勞」,疲勞產生的眼睛痠痛也是最常見的問題。
黃小姐是一位新手媽媽,正在坐月子,但因為嚴重痔瘡及便秘問題求診。
「望診」發現,這位新手媽媽嘴唇乾裂得很嚴重,「問診」發現,她每天都一定要喝十全大補湯;又因為家中長輩交代不可以喝水,所以多以「杜仲水」代替一般水,一天攝取量約1000cc,目前餵母乳中,有嚴重口瘡、大便乾硬、肛門疼痛甚至有時還會出血,常有發熱感,經中藥調理,並提供衛教諮詢後,狀況獲得改善。
「坐月子期間可以喝水嗎?」這是新手媽媽常問的問題,答案是「當然可以」。
有些人很奇怪,當氣溫驟降,全辦公室的人都擤鼻涕、酷酷嗽,他們就好像超人一樣,好像從沒看過他們感冒。
現在,你不需要羨慕或嫉妒他們,你可以偷他們的祕密。這些人不感冒的祕密雖然很個人,卻很實際,而且科學上也確認有效,重點是一點都不難,也不是靠藥物,或是昂貴的健康食品,你可以把這些祕密帶到你的生活,讓這些習慣也成為你不感冒的祕密。
1.他們吃得不多
每每看到女明星懷孕,體重沒有增加很多,手腳也沒特別腫,臉蛋仍然美美的樣子,不禁讓人想問,「平平是懷孕,為什麼女藝人的樣子還是這麼美,好像沒有什麼胖到,但我的體重卻一路上升,再也回不去沒生孩子時的數字」。
藝人懷孕菜單引起關注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香港美女李嘉欣高齡生子,孕期、產後依舊維持美麗纖細的體態,坊間流傳她擔心懷孕後體重失控、產後瘦不下來,於是請幾位外國營養師為她設計特別的「孕婦菜單」,其中也有李嘉欣本人多年來維持體重的心得,正因為這份特別的菜單,讓李嘉欣發揮了「養胎不養肉(即只胖胎兒不胖媽媽)」的效果,甚至有雜誌刊出特別菜單的內容。
不過,李嘉欣卻在微博上公開澄清,「請大家不要誤信坊間一些所謂李嘉欣的肥胎不肥人懷孕餐單,因為絕無根據。弄壞了自己和下一代的身體,是一輩子的遺憾」,並在日後公開了自己的孕期菜單給大家參考。
坐月子飲食‧傷口照護‧產後運動
為什麼開刀生完孩子半年之後,傷口還是會麻麻的?如何避免剖腹產發生腸子沾黏問題?產後半年疤痕還會癢、肚子容易脹氣甚至便秘,該怎麼辦?這些都是剖腹生產產後常見的問題,因為剖腹產也算是一種腹部手術,會在腹部和子宮造成傷口,也容易引起腹腔沾黏,因此,從坐月子飲食、傷口照護、產後運動時機等各方面都要注意,才能避免產生惱人的剖腹產後遺症。
保養秘方一
坐月子食補禁忌
6個月大‧開始怕生
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身體上的器官雖然健全,但都還沒有發育成熟,仔細觀察新生兒會發現,2至3個月的小寶寶視力和聽力都不是很好,要在很近的距離才能看到或聽到,要一直到5至6個月大時,寶寶才會開始辨認人、聲音和物品的不同,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附設托兒所資深教師楊慧美認為,6個月以前的寶寶,所呈現出來的情緒比較單純,大部分都是因為身體不舒服,像是肚子餓、尿布濕或者生病才會哭鬧,只要把生理的不適排除之後,這個時期的寶寶較好安撫,哭泣時也容易逗弄和轉移注意力。但是到了6個月之後,寶寶開始跟主要的照顧者建立親密關係和安全感,也開始理解何謂緊張和害怕的情緒,能夠辨認媽媽和陌生人的不同,因此,這時候可能開始有所謂「分離焦慮」的情形產生。
離焦慮高峰期
不少人為了瘦身、擺脫疾病,或追求健康而吃素,但有人卻愈吃愈胖,甚至便秘、生理期失調、營養不良……,吃出一堆問題。主要原因是對吃素的觀念片面且偏頗,例如以為素食只是「不吃肉」,或素食就是吃大量蔬菜水果,長久下來導致營養失衡;再者,吃過多加工精製的素食材,以及採用不利健康的炸、煎等烹調方式,讓吃素反而為身體增添負擔。營養專家及中醫師從營養調查及臨床觀察發現,國人吃素容易犯以下幾種錯誤:
1飲食精製化,吃過多加工品
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觀察到,國人吃素講究精緻及口感,吃很多精製的碳水化合物(白飯、白麵條、麵包,甚至甜食等)及素加工品(麵筋、麵腸、素肚、素肉等),這些食物多半熱量高,加工時加入大量油,或為了增加風味,採取煎、炸方式烹調,長期吃下來容易發胖,並衍生出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謝問題。
很多人想找醫美療程時,第一步會先上網找使用後的口碑。但一位醫生提到,他曾在記者會後台聽到業者和部落客溝通寫法,所以,顯然部落客個人經驗其實參考度並不高。如果英文不錯,建議可就療程,上國外網站做功課,讓自己心裡先有個底,因為國外幾乎每個醫生都會提及療程的副作用與風險。
醫美療程其實會有合理價格(如下),受訪各醫生不約而同提到,雖然貴不一定是好,但促銷花樣愈多的,如「限時促銷」、「一票到底」……,消費者愈要注意品質。一路見證台灣醫美發展的醫美作家尹海崴則提醒消費者,除非是你很信任,也很確定需要的療程,否則不要包療程。她認為,不必急,可以先解決最大問題,如果覺得效果不錯,之後再慢慢加碼。願意多揭露風險的,多告訴你實情的,反而比較保險。「如果雷射打第一次會有感覺,那種感覺是騙人的,其實是水腫加去角質的效果,」朱芃年醫師說。
另外,多方面比較也很重要,美麗也要投資時間。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部主任邱品齊建議,可以先到大醫院諮詢,先對自己皮膚現狀有基本認識,了解哪些該做、哪些不需要做,以免得不償失。醫改會研究員李怡嫻建議,一定要確認誰是幫你做的醫生、美容師,以及療程的名稱,也要保留收據,若有爭議才不會求償無門。
天氣變冷之後,骨科門診中的痛風患者也變多了。許多老病號手、腳都結了痛風石,關節疼痛唉唉叫,往年少見20歲以下的痛風患者,最近一個星期就來2、3個,最年輕的只有16歲。
國三的陳同學睡夢中被大拇指疼痛驚醒,醒來發現,大拇指又紅又腫,原以為是白天運動撞傷拇指或不小心踢到硬物,但就醫抽血檢查發現尿酸值超標,確診為痛風發作,不是運動傷害。
詢問年輕患者病史,不但有家族史,父親、叔叔、伯伯都是痛風患者,患者又很愛吃火鍋,天氣轉冷,晚餐天天吃火鍋,不但把湯喝光光,外出用餐,湯喝不完還會打包回家再煮麵吃。
一般而言,飲食、體重、運動、服用藥物、遺傳等因素都可能造成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由於火鍋湯汁中,含有高濃度的「普林」,血液中的尿酸更容易結晶,尤其有家族史者,罹患痛風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千萬不要自恃年輕,大口吃肉、大口喝湯,恐讓痛風提早來報到。
痛風發作主要症狀,剛開始是在一個或多個末梢關節(大拇趾佔70%),局部發生急性紅、腫、熱、痛,嚴重的疼痛會讓人無法走路、無法穿鞋,不過,一般在幾天後症狀慢慢消失,有些人會以為痛風不見了,就疏忽治療。
「醫師,我可以跟寶寶一起睡嗎?」在兒科門診中,小兒科醫師經常被新手父母問到這個問題。對於父母要不要跟寶寶一起睡這件事,有著許多不同的說法,有一派說法認為從小讓寶寶睡自己的房間、自己的小床,將來寶寶會比較獨立、不黏人;另一派說法則認為,父母應該跟寶寶一起睡,例如在《親密育兒百科》一書中,作者威廉‧西爾斯認為,「跟寶寶一起睡」是父母和寶寶建立親密關係的工具之一,他稱這種夜間育兒方式為「同享睡眠」。但有些父母卻發現,跟寶寶一起睡的結果是:大人小孩都沒辦法好好睡,經常是互相干擾,到底該怎麼辦呢?
出生前半年‧宜同房但分床睡
亞東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柯婷蓉認為:「滿周歲前,寶寶的睡眠安全應為最主要的考量。」在分房睡、同房分床睡、同房同床睡這三個選項當中,她認為,同房但分床睡是比較好的選擇。柯婷蓉醫師表示,特別是在寶寶滿6個月大以內,建議新手父母採取同房不同床的睡眠策略,因為在這段期間,多數寶寶仍有半夜喝奶的需求,同睡一房能讓哺乳媽媽方便哺餵寶寶,但不建議父母與寶寶同睡一張床,因為寶寶還不會翻身,表達能力不足,萬一父母太疲累壓到寶寶,會增加寶寶發生窒息意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