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家人之間既是互相關愛疼惜,那麼就把這種感覺好好說出來吧!要努力練習喔!……

 

數年前外子愛上榴槤,某日全家旅遊返家途中,看到路旁水果攤正巧有賣,我說,買一個回家吃吧!他猶疑了片刻,停下車去買,隔著窗卻見他空手而回,「為什麼不買呢?爸爸。」孩子問。「好貴呀!一個800元,何況你們和媽媽都怕那種味道。」孩子接著說:「爸爸愛吃沒關係啦,買啦買啦!」我也投以鼓勵、肯定的眼神與微笑,於是他再度下車,決心買了。

 

回到車上時我說:「我們的爸爸不吃喝嫖賭,生活好嚴謹、好規律,省下許多娛樂應酬費,一個月可以吃好幾個呢,對不對?」孩子說:「對嘛,爸爸幹嘛那麼省?」幾天後吃完了,孩子們又催爸爸多買一些,讓他真是欣慰極了。

 

朋友們都以為我得天獨厚,生了兩個善解人意、得體的孩子,我想,與其說是「生」出來的,不如說是「教」出來的,長時以來,我以行為示範,並引導他們依樣學習。

 

譬如,每當外子在房間休息,我便告知孩子們:「爸爸在休息,我們輕聲細語,不要吵爸爸好嗎?」等外子醒來,再教孩子對爸爸說:「爸爸剛剛睡覺時,我們都很小聲,怕吵醒爸爸。」又,有時我觀賞電視節目,忘了孩子正在旁邊的書房做功課,或許音量太大,發現時我趕緊關小,並對孩子說:「剛剛媽媽吵到你們了吧?」諸如此類,體恤的心意不只做給孩子看,還要說出來讓孩子了解,當然也鼓勵他們照著實行。

 

不只說出來,還要立即表白,效果更佳,譬如某次孩子代我接了電話,事後對方稱許孩子禮節周到,我立刻對女兒說:「剛剛阿姨讚美妳很會接電話、很有禮貌,媽媽好高興!」把孩子讓我歡喜的心情,馬上開心地說出來。

 

此外,當我們心疼或擔憂孩子之際,最好也能直接表達,可惜許多父母說出來的是「轉彎式」的言語,平白讓愛的效果打了很大折扣。譬如某日好友的孩子出了車禍躺在醫院,一路心急如焚地趕到醫院,見到孩子幸而只是擦傷並無大礙之後,終於放下久懸的心,接續的言語原應是:「幸好你沒事,你不知道爸媽沿途趕來,真是擔心極了,萬一你有個不幸,我們該怎麼辦?」這不是父母內心真正的感受嗎?可惜好友不直接表白,卻「經過轉彎」說:「叫你別騎快車就是不聽,出事了吧!再騎呀,我看不撞死你是不甘心啦!」這番話聽在孩子心裡,他想成:「原來媽媽那麼希望我撞死,平時還口口聲聲說疼我愛我,算了吧!」親子之間的鴻溝更形深廣,好友夫妻懊悔不已。

 

家人之間既是互相關愛疼惜,那麼就把這種感覺好好說出來吧!要努力練習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