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林小姐擔任秘書工作,需長時間使用電腦打字。一個月前,發現右手手指會有一點麻麻的感覺,休息一段時間後就不麻了,因此不以為意。但是最近一週,白天工作時,手麻程度變得較嚴重,且手麻時間也變長了,甚至晚上睡到一半時,還會被麻醒,但甩一甩手,症狀就改善,她才能繼續入睡。

 

好發55歲以上女性

林小姐驚覺事態嚴重就醫診治。這是典型腕隧道症候群的表現。常見會造成手腕部不適或麻的疾病,包含腕隧道症候群、尺神經受到壓迫及頸神經根病變等,尤以腕隧道症候群最常見,好發於55歲以上女性。

 

正中神經受壓迫缺血

顧名思義,腕隧道是位於手腕部類似隧道的構造,這條隧道底部及左右兩側均由骨頭構成,手腕頂部由橫腕韌帶覆蓋,因此在這條隧道內的空間是相對有限,隧道中有肌腱及正中神經通過。當隧道內的壓力增加時,便容易壓迫正中神經,造成神經缺血而產生相關症狀。

 

早期會先以一陣陣手麻為主要表現,但麻的程度比較輕微,除了麻以外,也可能會覺得手指頭有類似刺痛或灼熱的不適感;等到中後期,手麻時間會變長,甚至一直持續,程度也變得比較嚴重,手指頭感覺會變得遲鈍。最後,手部小肌肉萎縮,手會變得無力,甚至吃飯、拿碗或筷子時,會覺得困難。

 

造成腕隧道症候群常見原因包含糖尿病及長時間需從事反覆使用手腕的工作,某些職業的發生機會較高,如廚師、美髮師及生產線作業員等。醫師診斷時,除了詢問病患病史及身體檢查外,並輔以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不但可確立診斷,也可協助排除其他會造成類似症狀的神經病變。

 

治療以保守治療為優先,首要避免從事手腕部過度使用的工作或活動,也應儘量避免使手麻加劇的活動;若與糖尿病相關的腕隧道症候群應嚴格控制血糖;手腕部副木可將腕部維持在正常自然姿勢,避免過度彎曲或伸展,減少腕隧道內壓力。通常配戴幾天後,便會覺得症狀有改善。

 

戴手腕副木改善姿勢

復健方面,治療用超音波可改善正中神經因受壓迫所產生的發炎現象,可改善手麻症狀,一般需治療超過兩週,症狀才會有比較顯著的改善。

若病患有下列症狀之一,如沒有間斷而持續手麻、手麻時間超過一年、手指頭已麻木沒有感覺,手部小肌肉相較於對側已有明顯萎縮及手腕部無力等,代表已有較為嚴重的正中神經壓迫,對保守治療效果較差,治療後,症狀就算有改善也容易復發,此時便須考慮手術治療。

 

作者為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from 自由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