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育兒小幫手 (24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當寶寶說出第一個字時,相信爸媽都會感到非常興奮!尤其當寶寶開始會說話之後,和寶寶之間的互動會更加有趣!但是您可知道──寶寶其實從出生開始,就在學習與人溝通喔!只要掌握五大原則,爸媽在家就能為孩子創造最棒的語言學習環境!  


寶寶的牙牙學語

  

雖然寶寶可能到了一歲左右,才開始發出我們大人「聽得懂」的語言,但其實寶寶從一出生開始,就不斷地透過他的聽覺、視覺、觸覺,來學習與身邊的人溝通互動喔!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少子化加上教養觀念,國內兒童往往被過度保護,生活自理能力較弱;專家指出,家長應適度讓孩子在生活中摸索、嘗試錯誤,否則,孩童不只失去學習及磨練機會,長大後,抗壓性甚至可能變低。

 

台北榮欣診所副院長丁綺文指出,隨現代化及都會化進展,許多小朋友上下樓有電梯,家長擔心孩子走丟、被綁架,不辭辛勞接送上、下學,或有娃娃校車送到家門口。小朋友幾乎少有走路的機會,不會獨自過馬路,也失去沿路見識探索的樂趣。

 

不只如此,大多數學齡前兒童吃飯比較慢,還會弄得一團亂,有的家長乾脆直接餵,也可能讓孩子只學拿湯匙用餐,不會用筷子。丁綺文表示,現今童鞋普遍使用魔鬼沾,小學中年級還不會綁鞋帶的孩童,大有人在。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個月大的小寶寶會有短暫的厭奶期,這就是在告訴父母該添加副食品,父母此時除了餵奶要專心,時間不宜過長外,可以視寶寶月齡增加副食品,提供孩子充份的營養。

 

  現代父母難為,因為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寶寶吃得好、長得快、長得壯,但是若小寶寶的食量減退,不喜歡喝奶的時候,這可怎麼辦呢? 

 

a.環境對寶寶喝奶的影響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招 不用強迫手段

 

  很多家長都擔心寶寶喝太少 會長不大,于是采用強迫的方式。但是這種做法反而 會讓寶寶 對吃産生恐懼。其實隻要寶寶身高、體重等發展狀況,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内,并不需要強迫他喝奶,這個 時期家長應該思考,如何協助寶寶接受半流質的輔食,而非強迫他喝奶。

 

第2招 改變喂食方式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媽!我不要再用夾子夾珠珠了。」一個小一的孩子哀求媽媽,不要再教他訓練手部力氣了。

 

但其實這個孩子從小凡事就由媽媽和菲傭代勞,什麼事都不用做。等到了就學年齡才發現,他的手非常沒力,以致連握筆學寫字都有困難,所以現在要用各種方法來訓練加強手部的力氣。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若能讓小孩多多參與家事的執行,就可以讓孩子獲得很多訓練手功能的機會。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添加之目的

 

(一)供給母奶、牛奶以外之食品,使寶寶適應新食物。
(二)彌補奶類不足之營養成份。
(三)訓練寶寶咀嚼及吞嚥能力,作為斷奶之準備。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有首童謠:「囝仔嬰嬰睏,一瞑大一寸」。美國最新研究發現,真是如此,小嬰兒睡覺醒來,就會長高一點,睡眠越充足,越會拉長、長高,真正是「一瞑大一寸」。

 

這是第一次研究發現,小孩每天成長狀況和睡眠密不可分。當小寶寶睡眠時間增加,睡眠模式出現變化,身長也會跟著拉長。這項研究讓父母更能預測寶寶成長時機,對新生兒了解更深。

 

研究首席作者美國艾默里大學人類學系蜜雪兒‧蘭普爾博士(MichelleLampl)接受英國「每日郵報」訪問時表示,研究證據顯示,小孩會在睡眠中成長,不只這樣,小孩成長更深受睡眠左右。小孩睡眠時間越長,身體長度越會增加。父母可以運用這些資訊,多了解小嬰兒的行為模式。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貪睡」對一般人來說也許是個壞習慣,但對嬰兒來說可是長得頭好壯壯的關鍵因素。美國最新研究指出,喝母乳的孩子通常睡眠時間較多,此舉會刺激生長激素,容易長得高、長得快。

 

美國埃默裏大學(Emory University)人類學教授藍普(Michelle Lampl)針對23名新生兒進行追蹤,「發現他們在身高改變的48小時之前,都會出現貪睡現象」,不只睡眠次數增加,且連續2天都各增加4.5小時睡眠時間。

 

刊登於最新一期《睡眠》期刊的研究報告顯示,這些貪睡的嬰兒每增加一次小睡,身高增長的可能性就多了43%,若多出一小時睡眠時間,增長可能性則多20%。此外,男嬰的小睡次數通常比女嬰多,而喝母乳的新生兒也比喝沖泡式牛奶的孩子睡得多。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人之間既是互相關愛疼惜,那麼就把這種感覺好好說出來吧!要努力練習喔!……

 

數年前外子愛上榴槤,某日全家旅遊返家途中,看到路旁水果攤正巧有賣,我說,買一個回家吃吧!他猶疑了片刻,停下車去買,隔著窗卻見他空手而回,「為什麼不買呢?爸爸。」孩子問。「好貴呀!一個800元,何況你們和媽媽都怕那種味道。」孩子接著說:「爸爸愛吃沒關係啦,買啦買啦!」我也投以鼓勵、肯定的眼神與微笑,於是他再度下車,決心買了。

 

回到車上時我說:「我們的爸爸不吃喝嫖賭,生活好嚴謹、好規律,省下許多娛樂應酬費,一個月可以吃好幾個呢,對不對?」孩子說:「對嘛,爸爸幹嘛那麼省?」幾天後吃完了,孩子們又催爸爸多買一些,讓他真是欣慰極了。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師,我的小孩新長出來的牙齒怎麼好像兔寶寶一樣,暴暴的?」「醫師,你看我家的小寶貝換牙後的門牙長得歪歪地,該怎麼辦?」

隨著孩子長出新牙齒,開始換牙,到青少年時期完成換牙的這段期間,幾乎每位醫師都會被問到這些問題。家長唯恐孩子的牙齒長得不漂亮、不整齊,無法擁有一口整齊漂亮的牙齒和燦爛的笑容。

從孩子的第一顆恆牙在6歲萌出後,進入換牙期,這時稱為混合齒列期(6至12歲),也開始會出現牙齒排列問題。父母常覺得孩子的牙齒換牙後,就變難看了。若排列不整齊或是遺傳性的齒列不整,可與矯正醫師討論,利用這段換牙期間做矯正,這就是所謂的「兒童矯正」,又稱為「早期矯正」。

 

◎一般來說,早期矯正有幾點好處: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見4-5個月大的寶寶常有厭奶現象,媽媽雖心急,卻不之如何應對,反而勉強寶寶吃奶,或者錯將米麥粉加入奶瓶中當成副食品。十之八九的媽媽,並不知到副食品餵食的定義是在提供寶寶咀嚼訓練,因此應使用湯匙哺餵才是正確的做法。

 

寶寶副食品有兩層意義,一方面是作為斷奶食物,讓其他食物替代將失去的母乳,並訓練吞嚥能力;二方面是積極的補充4-6個月大寶寶在熱量、鐵、維生素及其他可能缺乏的稀有元素。至於給予副食品的時間則建議在4-6個月間給予,而不要晚於6個月。重要的是,副食品不要加入奶瓶中,而應由湯匙給予。

 

添加副食品要從少量開始,每次只單獨選擇一種吃,適應後再吃另一種,如沒有不適的反應,則可以混合吃,或以各類食物輪流餵食。水果要選果皮容易處理,且農業污染及病原感染機會少者;蛋、魚、肉、肝要新鮮且煮熟,並對食器消毒及食物之保存要多加小心。食材選購儘量以天然食物為主;如真的沒有時間調製副食品,可使用罐裝嬰兒食品,但要注意保存時效,成人罐頭食品口味太重,不可給嬰兒吃。若不確定寶寶是否可開始吃副食品,可先請教醫護人員才開始添加。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人之間既是互相關愛疼惜,那麼就把這種感覺好好說出來吧!要努力練習喔!……

 

數年前外子愛上榴槤,某日全家旅遊返家途中,看到路旁水果攤正巧有賣,我說,買一個回家吃吧!他猶疑了片刻,停下車去買,隔著窗卻見他空手而回,「為什麼不買呢?爸爸。」孩子問。「好貴呀!一個800元,何況你們和媽媽都怕那種味道。」孩子接著說:「爸爸愛吃沒關係啦,買啦買啦!」我也投以鼓勵、肯定的眼神與微笑,於是他再度下車,決心買了。

 

回到車上時我說:「我們的爸爸不吃喝嫖賭,生活好嚴謹、好規律,省下許多娛樂應酬費,一個月可以吃好幾個呢,對不對?」孩子說:「對嘛,爸爸幹嘛那麼省?」幾天後吃完了,孩子們又催爸爸多買一些,讓他真是欣慰極了。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返鄉候車時,餐桌旁進行著這樣的對話。一位媽媽大聲跟身旁的小小孩說:「小華!你看,車子=Car,一樣的,可以放在一塊喔!這是小車子、大車子!呼呼呼~」媽媽似乎喊破了喉嚨、用盡力氣,但小華卻不為所動!

 

猛然一看,原來小華沉溺在iPhone精彩的畫面裡。我不禁想著媽媽與小華的互動就差臨門一腳,如果媽媽可以留意溝通互動的技巧就不會被打敗了!

 

現今,多媒體素材當道(如:iPad、iPhone、觸控電腦等),它們提供感官上(觸覺、聽覺和視覺)更多元的刺激,進而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動機,有效地掌握孩子的學習動機,可以提升親子間溝通互動的技巧,如果家有3歲以下、語言能力正在發展的幼兒或許可以藉此跟孩子有一些互動。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不恰當的責備,不但無法達到效果,還可能傷了孩子的自尊。

 

我注意到有對夫婦,兩歲左右的兒子在身旁邊跑邊喊。這對夫婦在路邊買了兩支冰棒,邊走邊吃,小男孩也想拿支吃,母親說:「寶貝,你可以從我這兒咬一口,但不能吃整支,因為太冰了。」可是小男孩伸出手來要整支,他母親再次把手拿開,他失望地哭了,父親又重複他母親的做法。小孩邊哭邊向前跑去,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很快又跑回來,嫉妒又難過地盯著兩個正吃得起勁的大人。一次又一次,他伸手去要整支冰棒,但大人緊握著寶物的手卻一次次縮回去。

小男孩愈是哭,他的父母愈覺得有意思。他們不停地笑著,並想跟他開玩笑:「你看你,這有什麼重要的,值得你這麼吵鬧?」於是小男孩坐在地上背對父母,朝母親方向扔小石子,但他又突然站起來,焦慮地四下張望,想知道爸媽是否還在那裡。父親吃完自己的冰棒後,把小木棒遞給兒子,自己繼續向前走。小男孩期待地舔著小木棒,看了看,把它扔掉,又想撿起來,但最後還是沒有撿。接下來他一臉失望,孤獨又傷心地哭起來,全身顫抖。然後馴服地跟在父母身旁。

這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親眼見的景象,寫在《幸福童年的祕密》裡,她非常驚駭於父母可以如此羞辱小孩,其後也展開對小孩成年後也會對弱者輕蔑的關聯性研究。

 米勒認為小男孩並非因為「貪吃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傷心,而是他的情感不斷受到傷害和打擊。不但願望無人理解,更糟的是,他的需求還被開玩笑。

 父母把他們的觀念與夢想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為了生存和愛,學著去服從,甚至對父母所說的傷害自尊心的話,也只有壓抑下來,這樣的情景在我們社會裡每時每刻在發生,很多大人不自覺地常犯這些錯。

 我們整理出一些耳熟能詳的句子,提醒您,別再說了,別再讓羞辱與輕蔑代代傳下去了。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鮮花舖路、讚美聲中長大的孩子,承受不了挫折;
寧可自己吃千般苦,也不讓孩子受一丁點累的父母,造就了吃不了苦、受不了氣、不願承擔、唯我獨尊的下一代。
而吃苦教育,卻是美國首富巴菲特、香港首富李嘉誠
和台灣前首富王永慶共同信奉的育兒學。

  

有一次,香港首富李嘉誠被大陸企業家問到:「您有兩個兒子,我也有兩個。您是怎麼教養他們的?」李嘉誠的回答是:「讓他們吃苦。」

李嘉誠的兩個兒子李澤鉅、李澤楷到美國念書期間,李嘉誠只給他們最基本的生活費。現在人稱「小巨人」的李澤楷,曾經在麥當勞賣過漢堡,在高爾夫球場做過球童。一次背高爾夫球袋時弄傷肩膀,現在都還會發作。

台灣前首富王永慶,教養子女的方式比李嘉誠還嚴,王家子女海外求學,生活費更少,每個人都必需打工養活自己。

聯華神通集團的苗豐強,嘉新水泥的張安平,也都有說不完的、年輕時被父親要求在海外打工的故事。世新大學創辦人成舍我,在女兒成露茜的畢業紀念冊上,更是寫下「吃苦努力,一切靠自己」的期許,因為「父母兄弟姊妹只能鼓勵你向上,無法保證你成功。」

美國首富巴菲特的兒子彼得.巴菲特,也不靠父親,在樂壇闖出名號,成為艾美獎得主,還出了一本書,感謝父親不把財富留給他們。

書中,彼得.巴菲特說,父親不留財產給子女,是一項「無價之寶」。「我從來沒有一分一秒,想要用我自力更生所學到的一切,來換我父親的財富,」他在書中寫著,「不拿父親的錢,才是建立自我和持久自信的唯一方式。」

幾天前,新加坡新聞話題,有位「張少爺」當兵,女傭隨侍在側幫忙背背包的照片,引起側目。而不久前,台灣報紙也出現一篇投書,作者控訴父母:「如果你們不能一輩子供給我優渥的生活,為什麼從小要讓我養成這種習慣?」

接下來要說的故事,是兩組對比強烈,反差很大的年輕人。四個人的故事,說的是同一件事:捨不得孩子吃苦,將來他會更苦。

從小刻意讓孩子吃苦,就是給孩子最大的禮物。否則別說養兒防老,恐怕還得養老防兒,防他讓你無法好好養老。

盧蘇偉新書《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

孩子長大了,父母也要跟著長大,不能再用低年級的教養模式教養國、高中的孩子,因為在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爸媽不是主角,孩子才是,只是因為爸媽長不大,妨礙了他們的成長。

從事青少年及兒童偏差行為輔導工作多年,盧蘇偉發現許多父母沒有跟著孩子成長,還在用小孩八歲時的教法,把「管」當做「愛」。他在與自己兒子的相處中,學習到九歲起要慢慢放手,然後適時保持距離。他認為,天底下沒有壞小孩,每個小孩都需要父母發掘他的獨特與潛力,學習信任與賞識孩子,給他們最用力的掌聲。

因為照顧孩子的「情」比「事」更重要,只要青少年情緒對了,什麼事都可以如願,否則,父母就會整天跟孩子「鬥牛」,在家製造情緒的垃圾,輸掉了家庭品質,以及孩子未來的各種可能。

本書收錄35則精彩動人的真實故事,不但跟父母談教養,也透過給爸爸、給媽媽的貼心建議,讓你再一次認識孩子,也再一次發現自己。盧蘇偉精闢剖析現代父母一廂情願的錯誤關愛,讓你跌破眼鏡之餘,還能從中獲益,好好陪伴孩子走一段人生的旅途,共存一份愛與希望的存款。

青少年最想送給父母的一本書!
別再「管」「教」,他們需要你更多的賞識!


盧蘇偉認為,父母要學習「放手」和「放心」,信任孩子已經大到有能力去面對與處理生命的遭遇和困難。如果爸媽堅持繼續照顧、保護,只會妨礙他們發展,青少年需要的不是「管」或「教」,而是「了解」和「賞識」,他們需要有空間為自己做選擇、做決定,更要有機會為自己付出和負責。盧蘇偉請爸媽「退後一步」,別插手過問孩子能做的事、別叨念孩子可以承擔的事。讓青少年知道,他所做的一切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父母或老師,他們才是自己的主人。

from 天下雜誌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鼻塞為常見的問題,家長可以觀察有無其他嚴重合併症,會不會影響嬰幼兒睡眠及吃奶;如果活動力正常,沒有其他合併症,可以試著居家療法如:熱毛巾敷鼻腔、使用吸鼻器等,解決孩子鼻塞不適症狀。

“哽哽”小寶貝的鼻塞問題,讓很多家長傷透了腦筋,尤其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更明顯,有些還會影響到寶寶的吃奶。父母親看了心裡很難過,可是又不知道怎麼辦,甚至有父母整夜沒睡,盯著寶寶看,深怕一個不注意,寶貝就吸不到空氣了。寶寶為什麼容易鼻塞?居家怎麼幫寶寶?本文提供一些建議,給各位家長做參考。

 

寶寶為什麼會鼻塞?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寶寶第一個月和第二個月大的健兒門診時,小兒科醫師常常被詢問到,寶寶鼻子“哽哽 ”的鼻塞聲,或喉嚨“ 呼嚕呼嚕”痰聲是不是正常。其實這些大多是因為新生嬰兒的鼻腔和喉軟骨氣管尚未發育成熟所造成的。

 

嬰兒經常會出現流鼻涕、鼻塞的現象

 

    嬰兒經常會出現流鼻涕、鼻塞 打噴嚏的現象,這是因為嬰兒鼻腔比較起來,非常得狹窄,鼻竇尚未發育成熟,鼻腔黏膜又特別敏感的緣故。所以,在打過噴嚏、接觸到冷空氣或哭過,常常就會有流鼻涕的現象,而出現鼻塞。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生兒及嬰幼兒,由於上呼吸道的管腔都較狹窄,其結構關係亦與成人不同,鼻孔後的通道直接向著氣管的開口,用鼻子呼吸要較用口腔呼吸來得順暢且不費力,所以嬰幼兒大部份都是閉著嘴由鼻孔呼吸,以進行空氣的交換。

 

剛出生的嬰兒由於從母體來的抗體量尚足夠,不容易感冒。慢慢成長後,對外界的抵抗力逐漸消退,就很容易患病了,尤其是呼吸道的疾病。一旦鼻孔因感冒而塞住不通或變窄,由鼻子呼吸困難,則只好退而求其次的張口來維持呼吸,但終究比原來要費力些,所以寶寶會顯出呼吸困難、煩燥不安、睡不熟的情形。

 

嬰幼兒的鼻腔及咽喉,天生就較狹窄,很多淋巴腺體也分佈著,本來在正常情況下分泌物就很多了,它們的功能在於潤溼及過濾吸進的空氣,對維護健康是有益的。在感冒、對外界空氣過敏、或受傷時,其表面黏膜除了會腫脹外,分泌物還會大量增加,此時就非常容易阻塞住鼻腔。坐立時,分泌物會向前外流出成鼻水,而平躺時則向後下倒流至咽喉處,甚至刺激喉嚨而咳嗽。許多在白天情況尚好的小孩,到了晚上睡覺時,就會咳嗽不斷,很多都可能是這種「鼻涕倒流」所引起的。鼻塞現象遇風寒或吹了冷氣,因鼻粘膜微血管擴張充血,鼻塞及流鼻水就變得更嚴重了。因口腔及咽喉部位的分泌物增多,與快速進出咽喉的氣流作用,就會像水燒開了般的產生唏哩呼嚕的雜音了。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在本院的兒童耳鼻喉科門診裡,常遇到憂心忡忡的新手家長,寧願冒著寒風細雨、不遠千里而來,同時又在門診外等候數個小時,就為了新生兒或嬰幼兒的「鼻塞」問題來看診。事實上,變化明顯的氣候、混濁污染的空氣、和地狹人稠的環境,造就了「鼻塞」成為國人(特別是嬰幼兒)常見的呼吸問題。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生,我兒子的牙齒好亂喔!可以提前做矯正嗎?」恩樺是個過完暑假就要升上國小一年級的小男生,但是紊亂擁擠的牙齒總是讓焦急的媽媽感到煩惱,深怕到了新學校,口腔問題會成為結交新朋友的絆腳石。牙醫師表示,過去「等牙齒全部換完,再做矯正」的觀念已經落伍了,一般孩童在7至12歲時正值換牙期,剛好是做預防性矯正的黃金時機,如果遇到像恩樺一樣的牙齒,則需視情況先採行序列性拔牙,可以預防齒列發展成更暴或更亂的狀況。

  

由於恆牙比乳牙大,一般兒童在4至6歲,乳牙齒列會開始發育牙齒間隙,以預留恆牙的萌發空間,方便於未來恆牙的順利萌發。牙醫師吳碧礽表示,家長如果發現孩童的恆牙萌發不甚理想,應即早接受醫師專業檢查,進行「預防性矯正」(又稱為「阻斷性矯正」),並採用空間維持器,維持較大的乳牙空間,以利於恆牙萌發,避免乳牙提早脫落使齒列縮短,而讓恆牙產生擁擠的問題。如果永久齒列萌發過程已經出現齒列擁擠,擁擠程度超過10mm加上骨骼性暴牙的問題、牙弓太窄、交叉咬合等情況,則需採循序性系列拔牙,阻斷齒列往不健康的方向發育,並透過牙齒天生的移動特性,讓萌發中的牙齒自行移到適合的位置,並預留足夠空間以利於恆牙順利萌發,減輕咬合不正的問題。

 

採循序性系列拔牙前,建議經過牙科醫師、齒列空間分析和環口X光片等綜合判斷,確認拔牙時機和順序,這樣才能有效改善咬合問題,且不會造成反效果。吳碧礽醫師說明,循序性系列拔牙的第一階段約在兒童7至8歲時,主要在於拔除側門齒旁邊的乳犬齒,讓四顆門牙自動排列整齊;第二階段約在8至9歲,為了讓恆牙第一小臼齒和犬齒自然萌出,必須在恆牙小臼齒的牙根成長約二分之一時,先行拔除第一乳臼齒。

凱薩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